盡管今年的房地產市場被寄予厚望,上半年的“小陽春”也確實讓業內振奮了一下。然而好景不長,只恨“小陽春”短暫,“倒春寒”又至。
但重點城市的土拍市場的熱度卻一直居高不下,特別是杭州、北京、廣州、成都、廈門等城市,土拍熱度到單場參與房企數量一再刷新記錄。為了一塊好地,“房企搶破頭”的場景在多地上演,簡直嘆為觀止。
先看杭州。
從開年到現在,杭州已經進行了5次土拍,除了第一次為2022年第五批供地計劃外,其余四次均為2023年批次計劃。其土拍可謂是場場爆滿,芝麻開花節節高。
今年2月份,在杭州今年首輪供地土拍中,蕭山市北地塊競爭異常激烈,該地塊還未開拍即封頂,參與搖號企業高達60家,創下杭州歷史以來單一地塊參拍房企數量新高。而短短3個月后,在最近的5月23日土拍中,這一紀錄即被刷新。在當日進行的2023年第四批計劃中,新街北地塊共吸引66家房企報名,中簽率低至1.5%。
此外,在這最近一輪供地的9宗地塊中,6宗觸頂,2宗溢價,且民企拿地積極。至此,杭州今年的土地出讓成交總金額達721.3億元。
與土拍持續高溫狀態不同的是,今年以來,杭州二手房市場走勢經歷了一輪名副其實的“過山車”。今年年初,杭州市場迎來一波“小陽春”,成交量增長,但到了4月份,形勢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轉變。根據杭州貝殼研究院統計數據,4月份杭州市區二手房網簽總量7635套,環比3月下跌29.49%,“熄滅”了自今年1月份以來二手房市場的“熱火”。5月份的成交數據與4月相比仍有微降,降價房源逐漸增多,“以價換量”使得5月市場成交量略有翹尾。
再看北京。
6月1日的北京土拍又來了一場“滿堂紅”。4宗住宅用地出讓,3宗搖號,1宗底價成交。其中,順義新城的兩宗地塊分別有45家和36家房企及聯合體報名參與,創下近些年北京土拍參與房企的記錄。這兩宗地塊在線上報價階段,房企報價就已經達到設定的合理上限,競現房面積也很快“觸頂”,最終通過搖號確定買主,其熱度可見一斑。
然而,與杭州相似的是,北京的二手房也處于成交量下行的狀態。據北京市住建委數據,5月份北京二手住宅網簽量為12982套,環比4月下降6.79%,這已經是繼4月環比下降37.24%之后的延續性下降。與此同時,截至6月2日11點30分,鏈家網二手房前臺在售房源量已突破12萬套,二手房源掛盤量始終居高不下。
目前,市場賣方和買方博弈仍在。面對賣方大幅壓價,部分“先買后賣”的業主甚至已做好毀約、放棄置換的打算。盡管如此,業內分析,北京二手房“賣一買一退減個稅”政策年底結束,預計下半年很多業主會選擇在年底前完成置換以節省置換個稅,成交量或許會在下半年出現一定的回升。
樓市遇冷,土拍正酣,這背后的原因倒是很引人思考。
一方面,目前供地的優質地塊,房企尚有利潤可賺,另一方面,也是房企為了生存下去的破解之道。原來是看土拍預測周邊新房、二手房市場情況,現在已經無法單純復用原有邏輯了。
同時,土拍熱度高的城市依然是高能級城市,房企扎堆布局一線強二線,弱二線及三四線城市則更難分得一杯羹,無論是樓市還是土地市場都面臨較大壓力。
樓盤點評
寫評論